西府海棠(Malus × micromalus)作為春季重要的觀花樹種,其花期的精準調控在園林景觀布置、節日慶典(如春節)、科研和商業生產(如盆花、切花)中具有重要意義。其花期受多種因素影響,調控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。
以下詳細闡述西府海棠花期調控的方法與影響因素:
一、 影響西府海棠花期的主要因素
遺傳因素(品種差異):
- 這是最根本的因素。不同品種或個體對低溫需求量、需熱量、對環境的適應性存在差異,導致自然花期有早有晚。選擇早花或晚花品種是調控花期最基礎的手段。
氣候條件:
- 溫度(最關鍵因素):
- 低溫需求量(春化作用): 西府海棠的花芽分化通常在夏秋季完成,但花芽的進一步發育和最終開花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低溫(通常0-7°C)積累,以解除休眠。冬季低溫不足或異常溫暖,可能導致春季開花延遲、不整齊甚至花芽敗育。
- 需熱量(積溫): 完成春化后,花芽需要積累一定的有效積溫才能萌動開花。春季氣溫回升的快慢直接影響開花早晚。溫度回升快,開花早;溫度回升慢,開花晚。開花期的具體溫度(15-25°C最適宜)也影響單朵花的開放時間和整體花期長短。
- 光照:
- 光周期: 西府海棠屬于長日照或中日性植物,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發育。但相對于溫度,光周期對花期的影響相對次要。
- 光照強度與時長: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積累養分,為開花提供能量,間接影響花量和花期。遮蔭過度會延遲開花或導致開花不良。
- 水分:
- 花芽分化期和花蕾膨大期適度的水分脅迫有時能促進生殖生長(花芽分化)。但花蕾膨大至開花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,干旱會導致花蕾脫落、開花延遲、花期縮短、花朵萎蔫。水分過多則可能引起爛根,同樣影響開花。
- 空氣濕度: 開花期較高的空氣濕度(60-80%)有助于花朵保持鮮艷和延長單朵花期,但濕度過高易滋生病害。
植株狀況:
- 營養水平:
- 養分平衡: 充足的磷鉀肥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開花,促進花朵健壯、花色鮮艷。氮肥過多會促進營養生長,延遲開花或減少花量。微量元素(如硼)對花粉活力和坐果有影響。
- 樹體貯藏營養: 前一年生長季積累的養分(尤其是碳水化合物)對次年花芽質量和開花表現至關重要。生長健壯、管理良好的植株開花更早、更繁茂、花期更長。
- 樹齡與生長勢: 成年、生長健壯且穩定的植株開花更準時、花量大。幼樹或衰弱樹開花可能不穩定。
- 花芽分化質量: 前一年夏秋季形成的花芽數量多、質量好(飽滿、分化完全),是次年正常、繁茂、準時開花的基礎。
栽培管理措施(間接影響):
- 修剪: 花后修剪(去除殘花、過密枝、徒長枝)能改善通風透光,減少養分消耗,有利于當年花芽分化。過度重剪或不當修剪(尤其在夏秋) 會剪掉大量已形成的花芽,導致次年花量劇減。冬季修剪對花期直接影響較小,主要是整形和去除病弱枝。
- 病蟲害: 嚴重的病蟲害(如蚜蟲、紅蜘蛛、腐爛病、早期落葉病等)會削弱樹勢,消耗養分,導致花芽發育不良、花期延遲或開花質量下降。
二、 西府海棠花期調控的主要方法
基于以上影響因素,花期調控的核心思路是控制溫度(尤其是打破休眠和提供開花積溫),并輔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。
溫度調控(最常用且效果顯著):
- 促成栽培(提前開花):
- 溫室/大棚加溫: 這是商業催花最主要的方法。
- 關鍵步驟:
- 滿足低溫需求: 在自然條件下或人工冷藏(0-4°C)中,讓盆栽或假植的西府海棠充分完成春化作用(通常需要4-8周,具體時間因品種和前期低溫積累而異)。
- 逐步升溫催花: 將完成春化的植株移入溫室。切忌驟然高溫! 應逐步提高溫度:
- 初期(打破休眠): 約10-15°C,持續1-2周。
- 中期(花蕾膨大期): 升至15-20°C。
- 后期(開花期): 維持18-25°C(白天),夜間可稍低(12-15°C)。溫度過高(>28°C)會縮短花期,導致花朵早衰、落花。
- 濕度管理: 升溫過程中和開花期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(60-80%),可通過地面灑水、噴霧等方式實現,但要避免葉面積水滋生病菌。
- 光照管理: 保證充足的光照。冬季或早春自然光照不足時,需進行人工補光(如LED植物生長燈),延長光照時間至12小時以上,促進光合作用和開花。
- 地熱線/覆蓋增溫: 對于地栽植株,可在根系周圍鋪設地熱線或在樹冠下覆蓋黑色地膜、有機物料(如腐熟木屑)吸收太陽輻射增溫,或在早春寒潮來臨前用無紡布、塑料膜等覆蓋樹冠進行短期保溫防凍,能在一定程度上略微提前自然花期。
抑制栽培(延遲開花):- 冷藏延遲: 在早春花芽膨大但尚未萌動前(通常在自然休眠結束、需冷量滿足后,氣溫開始回升時),將盆栽植株移入冷庫(0-4°C,濕度85-90%)。低溫抑制其生長和開花進程。可根據目標花期確定冷藏時間長短(幾周到2個月左右)。需要開花時,再移出冷庫,在適宜環境下(15-25°C)讓其恢復生長并開花。此法常用于避開晚霜或特定節日。
- 遮蔭降溫: 在春季氣溫回升期,對植株進行遮蔭(如搭遮陽網),降低局部環境溫度,減緩積溫積累速度,從而延遲開花。效果不如冷藏明顯,且可能影響花芽質量。
- 噴水降溫: 在晴朗高溫的午后向樹冠噴水,通過蒸發降低小環境溫度,也能略微延遲開花并延長花期。
生長調節劑應用:
- 促進開花: 在花芽分化期或休眠期后期,噴施低濃度的赤霉素(GA3)可以部分替代低溫需求,促進花芽萌發和提前開花。但濃度、時機非常關鍵,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花畸形、葉片黃化、徒長等副作用,需謹慎試驗后應用。
- 延遲開花: 在早春花芽萌動前噴施生長抑制劑(如多效唑、矮壯素),可以抑制生長,延緩開花進程。同樣需要精確控制濃度和次數。
栽培管理調控:
- 修剪調控:
- 促進花芽分化: 花后及時修剪,改善光照和營養分配,為當年花芽分化創造良好條件,是保證次年準時開花的基礎。輕剪為主。
- 間接影響花期: 避免在夏秋季進行大量修剪(尤其是短截),以免剪掉已形成的花芽。
- 肥水調控:
- 促花肥: 在花芽分化關鍵期(夏季中后期)增施磷鉀肥(如磷酸二氫鉀),減少氮肥,有助于提高花芽數量和質量。
- 水分控制: 在花芽分化后期適當控水(保持輕度干旱脅迫),有助于促進生殖生長轉向,提高花芽分化率。但在花蕾膨大期和開花期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。
- 開花期施肥: 開花前或初花期追施一次磷鉀肥為主的速效肥,有助于延長花期,提高花朵品質。避免施高氮肥。
- 根系管理(盆栽): 通過控根器或定期換盆限制根系過度生長,可以控制樹勢,有時能促進開花。但過度控根會削弱樹勢。
品種選擇:
- 根據目標花期(如春節用花),優先選擇自然花期較早、對溫度敏感、易催花的品種。不同品種對催花處理的反應差異很大。
三、 花期調控應用實例(以春節催花為例)
選苗: 選擇健壯、花芽飽滿的2-3年生盆栽苗,最好是早花或中花易催品種。
滿足需冷量: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(北方更早),將盆栽苗移入冷庫或在背陰、冷涼處(如未封閉的陽臺)進行低溫處理(0-7°C),持續約4-6周(視品種和前期低溫情況調整)。
入溫室升溫: 約在預定開花期前50-70天(如春節前60天左右),將完成春化的植株移入溫室。
溫度管理:- 第1周: 10-15°C (白天)/ 5-10°C (夜間)
- 第2-3周: 15-20°C (白天)/ 10-15°C (夜間) -> 花芽萌動、展葉
- 第4-6周: 18-25°C (白天)/ 12-18°C (夜間) -> 花蕾膨大、露色、初開
- 臨近開花(春節前1周): 維持18-22°C,避免高溫,延長花期。
濕度與光照: 保持60-80%空氣濕度,保證充足光照(不足則補光)。
水肥管理: 升溫初期適當控水,葉片展開后正常澆水,保持盆土濕潤但不積水。花蕾膨大期噴施1-2次0.2%磷酸二氫鉀。開花后停止施肥。
病蟲害防治: 溫室環境易發白粉病、蚜蟲等,需加強通風,定期檢查,及時防治。
四、 注意事項
循序漸進: 升溫過程務必緩慢、梯度進行,切忌驟然高溫,否則極易引起落蕾、落花、葉芽徒長(沖花)。
綜合管理: 溫度是核心,但必須配合光照、濕度、水肥、通風等精細管理才能達到理想效果。
植株健康是基礎: 只有生長健壯、花芽飽滿的植株,對調控措施反應才良好。
品種差異大: 不同品種對低溫需求、催花敏感度差異顯著,需先做小規模試驗。
風險控制: 催花會消耗大量樹體貯藏營養,可能影響次年生長和開花。延遲開花(冷藏)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花芽活力下降、開花不整齊或畸形。使用生長調節劑風險較高。
目標花期規劃: 需要根據品種特性、當地氣候、設施條件、目標日期等,精確倒推各環節的操作時間點。
總結
西府海棠的花期調控是一個系統工程,核心在于通過溫度控制(尤其是滿足春化需求和精確提供開花積溫)來主導開花進程。同時,品種選擇、光照、濕度、水肥管理、修剪、植株健康狀況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,影響著調控的效果和開花的最終質量。成功的花期調控需要對這些因素有深刻理解,并進行精細、綜合的管理操作。商業催花(尤其是溫室加溫)是目前最可靠和廣泛應用的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