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木染中的“蘇木染”和“黃檗染”都是利用植物中含有的特定色素(天然染料分子),通過一定的工藝(主要是媒染法)與纖維結合,從而實現染色效果的。它們的名稱直接來源于所使用的染材——蘇木和黃檗。
下面分別解釋它們的染色原理和工藝過程:
一、 蘇木染 (紅色系)
染材與色素:
- 染材: 蘇木(學名:Caesalpinia sappan L.)的心材部分。主要產于東南亞、中國南方(如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臺灣、福建等地)。
- 主要色素: 巴西蘇木素。這是一種隱色色素,本身顏色很淺或無色。它的顯色和與纖維的結合需要特定的條件(氧化和媒染劑)。
染色原理與工藝步驟:
- 預處理: 將織物(絲、毛、棉、麻等)清洗干凈,去除雜質和漿料。
- 色素提取: 將蘇木塊劈碎或研磨成粉,放入水中煮沸一定時間(通常30-60分鐘或更長),提取出色素溶液(染液)。蘇木染液本身呈黃褐色或橙紅色。
- 媒染(關鍵步驟): 這是蘇木染色的核心。媒染劑在色素和纖維之間起到“橋梁”作用,使色素牢固地附著在纖維上,并顯色。
- 媒染劑選擇: 不同的媒染劑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顏色效果。
- 鋁媒染劑(明礬、鋁鉀礬): 這是最常用的,能產生鮮艷的紅色到粉紅色(如桃紅、玫瑰紅)。明礬中的鋁離子與巴西蘇木素結合形成紅色的金屬絡合物。
- 鐵媒染劑(綠礬、醋酸鐵): 產生深紫紅色、紫褐色、灰黑色。鐵離子與色素結合形成深色絡合物。
- 銅媒染劑(硫酸銅): 產生紅棕色、紫棕色。
- 錫媒染劑(氯化亞錫): 能產生更明亮的粉紅色或橙紅色。
- 鉻媒染劑(重鉻酸鉀): 產生較深的紅棕色。
- 媒染方法:
- 預媒染法: 織物先浸入媒染劑溶液中處理一定時間(如30分鐘),撈出擰干(或不擰),再放入蘇木染液中染色。
- 后媒染法: 織物先在蘇木染液中染色一定時間,撈出,再浸入媒染劑溶液中處理。
- 同浴媒染法: 媒染劑直接加入染液中,織物在其中染色(較少用,控制較難)。
- 染色: 經過(或同時進行)媒染處理的織物在蘇木染液中浸泡、翻動、加熱(通常保持溫熱或微沸一段時間,如30-60分鐘),使色素-媒染劑絡合物充分上染纖維。
- 氧化: 在染色過程中或染色后,將織物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,空氣中的氧氣會使隱色的巴西蘇木素氧化顯色,顏色更加穩定和鮮艷(尤其是鋁媒染的紅色)。
- 水洗與固色: 染色完成后,用清水反復漂洗織物,洗去浮色。有時會進行固色處理(如用弱酸性溶液或某些固色劑)以提高色牢度。
- 晾干: 在陰涼通風處晾干。
蘇木染色的關鍵點: 顯色鮮艷的紅色高度依賴鋁媒染劑和充分的氧化過程。媒染劑的種類和濃度、染液的pH值(蘇木在弱酸性到中性條件下染色較好)、染色溫度和時間都會顯著影響最終的顏色深淺和色調。
二、 黃檗染 (黃色系)
染材與色素:
- 染材: 黃檗(學名: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. 或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.)的樹皮。主要產于中國東北、華北、四川等地。
- 主要色素: 小檗堿。這是一種生物堿類色素,本身呈鮮黃色,具有熒光特性。它可以直接上染某些纖維(如絲、毛),但牢度較差,通常也需要媒染劑來增強色牢度和改變色調。
染色原理與工藝步驟:
- 預處理: 同蘇木染。
- 色素提取: 將黃檗樹皮切碎或研磨,放入水中煮沸提取色素。黃檗染液呈明亮的黃色,帶有綠色熒光。
- 染色(直接染/媒染):
- 直接染色: 黃檗色素對蛋白質纖維(絲、毛)有較好的親和力。將絲或毛織物直接浸入黃檗染液中加熱染色(如60-80°C,30-60分鐘),即可得到鮮亮的黃色。但直接染色的耐光性和耐洗性相對較差。
- 媒染染色(增強與擴展): 為了提高色牢度、改變色調或用于纖維素纖維(棉、麻),通常也使用媒染劑。
- 媒染劑選擇:
- 鋁媒染劑(明礬): 增強并穩定黃色,使黃色更純正、明亮,提高耐光性。是最常用的媒染劑。
- 錫媒染劑: 也能得到更鮮艷的檸檬黃。
- 鐵媒染劑: 會產生橄欖綠、軍綠色或灰綠色。小檗堿與鐵離子結合形成綠色絡合物。
- 銅媒染劑: 產生黃綠色或橄欖色。
- 媒染方法: 同樣可以采用預媒染、后媒染或同浴媒染法。預媒染法(尤其是鋁媒染)在黃檗染中應用廣泛,以增強纖維對色素的親和力。
- 水洗與固色: 染色完成后充分水洗去除浮色。黃檗染色的耐光性相對蘇木等較好,但固色處理仍有助于提高整體牢度。
- 晾干: 陰干。注意黃檗染的黃色在陽光下非常鮮艷,但強光長期照射會褪色(所有天然染料都需注意避光保存)。
黃檗染色的關鍵點: 其核心在于小檗堿這種鮮亮的黃色生物堿色素。對于絲、毛,直接染色就能獲得很好的效果,是獲取天然鮮黃色的重要來源。媒染(尤其是鋁媒染) 主要用于提高色牢度和用于纖維素纖維。鐵媒染則是獲取獨特綠色調的重要方法。黃檗染液和染成的織物在紫外線燈下會發出明亮的黃綠色熒光,是其一大特色。
總結
- 名稱來源: 直接來源于使用的染材——蘇木和黃檗。
- 染色效果實現:
- 蘇木: 依靠巴西蘇木素與媒染劑(尤其是鋁) 形成絡合物,并通過氧化顯色,得到紅色系(紅、粉、紫、褐、黑等)。
- 黃檗: 依靠小檗堿色素本身或其與媒染劑形成的絡合物,得到黃色系(鮮黃、檸檬黃)或綠色系(橄欖綠、軍綠)。其鮮亮的黃色和熒光特性是標志。
- 核心工藝: 媒染法是控制最終顏色和保證色牢度的關鍵步驟。不同的媒染劑(鋁、鐵、銅、錫、鉻)能產生豐富多變的色彩。
- 共同點: 都需要經過染材處理、色素提取、媒染處理(或直接染)、染色、水洗、晾干等基本步驟。pH值、溫度、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效果。
這兩種古老的染色方法,通過利用植物中特定的化學物質與金屬離子的相互作用,展現了天然染料的色彩魅力和古人的智慧。